2012.03.09


   財團法人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-至善的創辦人是善山師父,越南裔德國人,是皈依佛教的出家人,出生在七O年代,正逢越戰時期,九歲時與家人逃難到德國尋求庇護定居,還在小學年紀的他就選擇皈依佛門,進寺廟成為修行的和尚。九O年代初期善山師父來台灣參與佛法宏揚的活動,並留在台灣學習中文;在一次休假的機會,他邀約「同學」們〈一起學習中文的英國、德國、法國人等國際人士〉一同前往越南旅行,然而當他們到了越南後,善山師父即無旅行的心境,他看到祖國越南的各種發展,許多地區的落後狀況跟當年他離開時沒有太大的變化。事隔近20年,窮苦的魔咒還是纏繞在母國的身上,這趟旅程目睹的景象讓他的內心被攪動,內在有股想為母國作點事情的「積極」動力。


旅程中經過越南中部順化省,善山師父在路上看到一位母親抱著死去的孩子哀嚎痛哭,小孩只因為沒錢買藥治療感冒發燒而死亡,「母親抱子痛哭」的畫面烙印在善山師父的腦海,這畫面也點起了行動力,善山師父回到台灣後立即與德商藥廠聯繫,熱誠地想募集藥品到越南,想讓社會資源注入到越南社會裡,想盡快解決他看到的越南貧窮問題,「哪怕只能減少他們一絲絲的痛苦,我也願意全力以赴。」


   善山師父的「同學們」建議他成立一個正式合法的NGO,有公信力募集更多的資源,也可以號召更多人一起投入助人的行為。那年,善山師父才28歲,出家人想協助弱勢者,想改變社會,他認為「信仰蘊含著實踐,出家並非避居深山或只是整日在禪堂中誦經打坐,而是要身體力行。如此我們內心生命的力量才會源源不絕。」


    善山師父的「入世」行動,在民國846月成立至善協會,確立了以兒童為主要救援對象,7月到11月,善山師父親自到越南收集資料,了解各處孤兒和流浪兒童的需求,採用許多NGO使用的認養制度,從「見樹」走向「見林」的助人計畫,讓更多兒童得到有效的幫助。


    現在的至善,服務的範圍從台灣的原鄉部落、越南到雲南,每一步都是用「友愛」的理念去連結至善與受助者的關係,基於友愛,產生的人文信念,就力行在工作內容中,有細緻溫暖的心去陪伴受助者,像朋友般的平等交流互動,了解受助者真正的需求,不分文化、國界提供協助,完成至善的使命。公司贈予現金6500元以表支持。


引用:http://wp.friendshipcit.org/2011/09/story/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金穎生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